1.污水處理設備在預處理構筑物中對于格柵除泥機的忽視:有很多污水處理廠往往為了節省用地僅考慮設計一道中粗格柵,柵條間隙為20mm~30mm,造成過多雜物被沖過柵條而進入后續構筑物,對潛污泵有較大影響,還會增加污水泵的能耗。
解決方案:
將舊型的高鏈式格柵機更換成回轉式格柵除泥機,同時將柵距定為10mm或者間隙更小的格柵。
2.污水處理設備好氧池冬季會有泡沫問題出現
解決方案:
冬季產生泡沫的原因大概有四個方面。
第一方面是氣溫的原因。由于氣溫低,曝氣池中產生的氣泡不易破碎,輕易堆積,這時應對工藝進行調整,適當降低溶解氧,破壞泡沫堆積的條件。
第二方面是進水中表面活性劑物質含量過高,通過鼓風吹脫,容易產生大量泡沫,再加上氣溫條件,極易出現泡沫堆積。因此應查明污染源,采取措施使進水中無發泡物質,泡沫就會自然消失。
第三方面是由于微孔爆氣產生的氣泡小,不易破碎,易堆積,此時需對溶解氧進行適當調控,使泡沫得到控制。
第四方面是當曝氣池MLLSS過低時,比較輕易產生泡沫。因此,在冬季嚴格控制MLSS在1.5g/l以上,控制泡沫堆積效果明顯。
3.曝氣頭如何布置才能使曝氣均勻
解決方案:
方案一:合理的布置間距,避免某處的局部損失過大;
方案二:曝氣是否均勻,除了布置以外還要看曝氣設施的新舊程度是否相同,特別是微孔曝氣頭,即使是在同一曝氣支管下,如果新舊程度不同,曝氣肯定是不均勻的。這就是為什么在檢修更換曝氣頭的時候,要換就換一片,而不能一個一個換的原因。換下來的舊曝氣頭可以組成另一片,大家阻力相同,通過閥門來控制就會均勻的多。
4.除了鏡檢,絲狀菌膨脹與非絲狀菌膨脹最直觀的區別是什么?什么是引起引發他們的原因?
解決方案:
方案一: 非絲上清液渾濁,因負荷高。絲狀菌一般清澈,但后期也會渾濁,所以要具體情況而看。
方案二:低負荷,低pH,低溫,營養比例失調,負荷沖擊會引起絲狀菌膨脹。高負荷,毒性物質,引起非絲狀菌膨脹。
5.終沉池出水呈黃綠色是怎么引起的?
解決方案:
方案一:處理城市生活污水,由于途中污水管內厭缺氧所致進水顏色發黑,處理后的出水出現黃綠色也正常
方案二:部分工業廢水也一樣,出水顏色異常,多半是進水原因造成的。
6.生活污水經過A/O工藝處理,采用MBR進一步處理,但為了增加去除磷,在進入MBR反應前水中加入除磷劑,這對MBR運行是否有影響?尤其是對膜?
解決方案:
濃度很小的話影響不大,但藥劑的加入還是有影響的,畢竟會影響孔徑,清洗也不好洗,加藥會影響膜的使用壽命,膜清洗的頻率也要增加,所以,除磷劑最好加在沉淀池,膜池不要加。
7.在運行過程中發現污泥發白,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如何解決?
產生原因:
1.缺少營養,絲狀菌或固著型纖毛蟲大量繁殖,菌膠團生長不良
2.pH值高或過低,引起絲狀菌大量生長,污泥松散,體積偏大
解決辦法:
1.按營養配比調整進水負荷,氨氮滴加量,保持數日污泥顏色可以恢復。
2.調整進水pH值,保持曝氣池pH值在6~8之間,長期保持PH值范圍才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脹。
8.沉淀池有大塊黑色污泥上浮的原因與解決方法
產生原因:
1.沉淀池有死角,局部積泥厭氧,產生CH4、CO2,氣泡附于污泥粒使之上浮,出水氨氮往往較高;
2.回流比過小,污泥回流不及時使之厭氧
解決辦法:
1.若沉淀池有死角,可以保持系統處于較高的溶解氧狀態問題可以得到緩解,根本解決需要對死角進行構造上的改造才能實現。
2.加大回流比,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時間太長。
9.污水處理設備曝氣過量不過量如何判斷
解決方案:
方案一:沒有儀器設備情況下,那礦泉水瓶子去生化池混合液看,再根據二沉池水面情況和出水,結合曝氣池水面情況含泡沫等綜合分析。
方案二: 經驗豐富的人,可根據活性污泥顏色和氣味,外加部分分析數據進行判斷。
方案三:首先曝氣得均勻吧,通過沉降比觀察,如果污泥發黑,說明缺氧;上清液彌散性渾濁,說明曝氣大,把污泥打散了;上清液清澈,出水COD較低,說明曝氣良好!